制冷系统进空气的危害与排除方法~~
1概述
在制冷系统中,所谓的不凝性气体是指在制冷系统工作时,在冷凝器中特定的温度、压力下,气体不能冷凝成液体,而总是成气体状态,这些气体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碳氢气体、惰性气体以及这些气体的混合气体等。由于不凝性气体的存在,使得压缩机的能耗增大,而制冷系统的制冷量降低。
2不凝性气体产生原因
1、充注制冷剂前制冷系统排空不充分
在充注制冷机之前,制冷系统内的压缩机气缸内、冷凝器内、蒸发器内以及系统的管路内都曾充满空气,在充注制冷剂前为了排掉这些空气,需要对制冷系统内部抽真空,有时由于主客观原因,制冷系统内部抽真空不充分,达不到要求,在系统内部留有少量空气。
2、充注制冷剂时带入
制冷系统内在制冷系统充注制冷剂之前,充注所用的管子中充满空气, 由于人为等原因, 在充注制冷剂时,没有排尽管子内的空气,就直接连接在制冷系统中,这些空气随着充注的制冷剂进入制冷系统。
3、在制冷系统检修时混入不凝性气体
制冷系统长时间工作,难免需要检查维修或者清洗更换,这样有时就需要拆开机械或管路, 空气往往就在拆卸和安装这个过程中进入制冷系统内部。
4、从外界大气中渗入系统内部
在有些制冷系统中,如果工作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 大气中的空气就会通过各种缝隙渗入到制冷系统中。这些缝隙分布在各类阀门、压缩机、非焊接处等诸多地方。
5、来自制冷剂的化学反应
在氨制冷系统中,制冷剂氨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分解为氨气和氢气,其分解程度与温度和压力成正向关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氨越容易分解。
而在氟利昂制冷系统中,氟利昂可能与混入系统内的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凝性气体。如R12与水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6、润滑油的分解也会产生不凝性气体
在制冷系统使用的润滑油中, 有些润滑油, 如矿物润滑油在复杂的工况下能分解产生多种碳氢气体,这些碳氢气体就会混入系统内的制冷剂中。
3不凝性气体的分布
在制冷系统中,当低压侧有不凝性气体时,这些气体很快被压缩机抽吸而进入高压侧。所以, 通常不凝性气体主要聚集在系统高压侧的冷凝器和高压储液器中。
无论是蒸发式冷凝器还是管壳式冷凝器,不凝性气体都会尽可能地附着在换热表面上,如下图所示。而储液器中的不凝性气体又往往集中在远离进气口的气流速度很低的空间内。
4不凝性气体的危害
1、降低系统制冷量
不凝性气体聚集在冷凝器中时,不凝性气体附着在冷凝器的内壁,占据一些空间,使得冷凝面积减小,同时不凝性气体在制冷剂和冷凝器内壁之间形成热阻,使得传热效率降低,热量不能及时排出系统之外,从而降低了制冷系统的制冷量。
2、系统能耗增大
由于传热效率的降低,冷凝器内的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都升高,那么,在自动控制的制冷系统中,为了维持冷凝程度不变,须增大冷凝水的流量,以降低冷凝器内制冷剂和不凝性空气的温度。这样就增大了冷凝水泵的能耗。同时冷凝压力的增大,使得压缩机排出口的压力较之正常工况下也变大,压缩机在排气过程中需要克服较大压力,从而压缩的能耗也变大。
3 、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
压缩机排出压力的增大,使得反作用在轴承、传动装置和滑动表面的力也都变大, 长期以往,加速了设备磨损老化和润滑油的变质,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同时,由于滑动面的磨损剧烈,也会使制冷剂的泄露增大。
总结:不凝性气体的存会使制冷系统冷凝压力升高,冷凝温度升高,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耗电量增加,制冷效率降低;同时由于排气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润滑油碳化,影响润滑效果,严重时烧毁制冷压缩机电机。
5有不凝性气体的主要迹为象
1、压缩机的排出压力和排气温度升高,冷凝器(或储液器)上的压力表指针剧烈摆动,压缩机缸头发烫,冷凝器壳很热。
2、蒸发器表面结霜不均匀。
3、存在多量不凝性气体时,因装置的制冷量下降而使库温降不下来,压缩机运转时间长,甚至因高压继电器动作而使压缩机停车。
案例:
R22系统实测的冷凝压力是13.2kg/cm2(表压),当时的环境气温是35度。查《R22制冷剂的温度压力对照表》,温度35度时的对应压力是12.81kg/cm2(表压),低于实测的冷凝压力,说明该系统中存在不凝性气体。其不凝性气体的压力含量为:13.2-12.81=0.39kg/cm2(表压力)。
6不凝性气体的排出
还是采用手动排出不凝性气体方法。这种方法由操作人员根据冷凝压力的高低来判断制冷系统内部是否含有较多不凝性气体,并决定是否排放。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经验,操作灵活,不凝性气体排放的比较干净。
不凝性气体容易在低气温下,系统静置的状态下与制冷剂自然分离,它的比重比制冷剂小,分离后聚集在系统的高处(上方),所以应该选择在气温偏低时段,系统停机时间很长,制冷系统较高处的排空点排放。也可单独从系统中的某个容器的上方直接开阀进行排放,或者分容器逐个排放都行。
1、小型氟利昂制冷系统
可以不需设置专门的排气设备, 利用系统本身就能排出其内的不凝性气体, 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1):关闭冷凝器出液阀以及高压储液器出液阀;
(2):启动压缩机,将低压系统内的制冷剂抽至冷凝器或高压储液器;
(3):当制冷系统的低压部分保持在稳定的真空状态时,停止压缩机并关闭吸气阀,而排气阀保持打开状态,同时开足冷却水量截止阀,充分液化高压的制冷剂气体;
(4):大约10min 左右,拧松压缩机排气阀多通道螺栓,或打开冷凝器顶部的放空气阀排出空气;
(5):用手感受气流温度,当没有凉快感或感觉比较热时,说明排出的大部分为不凝性气体, 否则说明排出的是氟利昂气体,这时应暂停排放不凝性气体的操作,而应检查高压系统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与冷凝器出液温度的温差, 若温差较大, 说明还有较多的不凝性气体, 应混合气体充分冷却后再间歇放出不凝性气体;
(6):排放不凝性气体结束时, 应拧紧压缩机排气阀的多用通道或关好冷凝器上方的排空气阀, 停止冷凝器供水。
3、冷凝器放气阀放气
(1):关闭储液器的出液阀。
(2):开启压缩机,把系统中的冷剂(以及不凝性气体)压入冷凝器中,直到低压继电器动作而停车。
(3):停车后让冷凝器中继续循环冷却水,使冷剂充分凝结。因不凝性气体比冷剂气体轻,所以聚集在冷凝器顶部(某些小型装置冷凝器在压缩机底部,此时则聚集在高压系统中位置非常高的地方)。
(4):打开冷凝器顶部的放气阀(或双座排气截止阀的多用通槽或排气温度表插座等接头处),将不凝性气体放出。放气阀的开度不宜太大。为了判断放气的情况,可用手迎着气流,如果感觉到象风吹一样,则说明放出的是气体;如果手上有油迹并有凉的感觉,则说明已放出冷剂气体,此时应立即关闭放气阀。
4、氨制冷剂冷凝器放气阀放气
自动排出不凝性气体的方法是根据温度等参数来控制不凝性气体的排放, 同时由制冷剂回收装置尽可能地回收混合气体中的制冷剂,而留下不凝性气体,然后排出系统。
自动排出方式适用于氨制冷剂系统中
下图为用于氨制冷系统的自动空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工作原理与手动式分离器相似,只是在其中装有压力开关、温度控制器,用电磁阀代替节流阀,高压液氨和和回液氨在蒸发管内蒸发为气态氨,而含有不凝性气体的混合气体进入分离器后,大多数氨气被冷凝为液态氨聚集在底部,而少量氨气和不凝性气体聚集在分离器内, 同时温度也不断下降。
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电磁阀打开,混合气体进入氨水混合器内,经处理后只剩下不凝性气体排出。这种空气分离器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但是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动作较机械。
公司地址: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路居然之家海鸿大厦809-810
联系电话:13919857282 18993897399
网址:http://www.lzmgxn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