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进空气的危害与排除方法
制冷系统进空气的危害与排除方法~~
制冷系统进空气的危害与排除方法~~在制冷系统中,所谓的不凝性气体是指在制冷系统工作时,在冷凝器中特定的温度、压力下,气体不能冷凝成液体,而总是成气体状态,这些气体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碳氢气体、惰性气体以及这些气体的混合气体等。由于不凝性气体的存在,使得压缩机的能耗增大,而制冷系统的制冷量降低。在制冷系统中,当低压侧有不凝性气体时,这些气体很快被压缩机抽吸而进入高压侧。所以, 通常不凝性气体主要聚集在系统高压侧的冷凝器和高压储液器中。无论是蒸发式冷凝器还是管壳式冷凝器,不凝性气体都会尽可能地附着在换热表面上,如下图所示。而储液器中的不凝性气体又往往集中在远离进气口的气流速度很低的空间内。
不凝性气体的危害
1、降低系统制冷量不凝性气体聚集在冷凝器中时,不凝性气体附着在冷凝器的内壁,占据一些空间,使得冷凝面积减小,同时不凝性气体在制冷剂和冷凝器内壁之间形成热阻,使得传热效率降低,热量不能及时排出系统之外,从而降低了制冷系统的制冷量。
2、系统能耗增大由于传热效率的降低,冷凝器内的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都升高,那么,在自动控制的制冷系统中,为了维持冷凝程度不变,须增大冷凝水的流量,以降低冷凝器内制冷剂和不凝性空气的温度。这样就增大了冷凝水泵的能耗。同时冷凝压力的增大,使得压缩机排出口的压力较之正常工况下也变大,压缩机在排气过程中需要克服较大压力,从而压缩的能耗也变大。
3、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压缩机排出压力的增大,使得反作用在轴承、传动装置和滑动表面的力也都变大, 长期以往,加速了设备磨损老化和润滑油的变质,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同时,由于滑动面的磨损剧烈,也会使制冷剂的泄露增大。总结:不凝性气体的存会使制冷系统冷凝压力升高,冷凝温度升高,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耗电量增加,制冷效率降低;同时由于排气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润滑油碳化,影响润滑效果,严重时烧毁制冷压缩机电机。
不凝性气体的排出
还是采用手动排出不凝性气体方法。这种方法由操作人员根据冷凝压力的高低来判断制冷系统内部是否含有较多不凝性气体,并决定是否排放。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经验,操作灵活,不凝性气体排放的比较干净。
氨制冷剂冷凝器放气阀放气
自动排出不凝性气体的方法是根据温度等参数来控制不凝性气体的排放, 同时由制冷剂回收装置尽可能地回收混合气体中的制冷剂,而留下不凝性气体,排出系统。
自动排出方式适用于氨制冷剂系统中
下图为用于氨制冷系统的自动空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工作原理与手动式分离器相似,只是在其中装有压力开关、温度控制器,用电磁阀代替节流阀,高压液氨和和回液氨在蒸发管内蒸发为气态氨,而含有不凝性气体的混合气体进入分离器后,大多数氨气被冷凝为液态氨聚集在底部,而少量氨气和不凝性气体聚集在分离器内, 同时温度也不断下降。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电磁阀打开,混合气体进入氨水混合器内,经处理后只剩下不凝性气体排出。这种空气分离器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但是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动作较机械。